脫蠟法又稱熔模法,是一種精密鑄造青銅等金屬制品的方法。作法是,用蜂蠟制成鑄模,再用其它耐火材料填充泥芯,敷成外范。經過加熱和烘烤,蠟模全部熔化損失,鑄件整體成空殼。再次澆入熔液,便鑄成器物。用脫蠟法鑄造的器物,可清晰可見,有鏤空效果。
在中國,無蠟鑄造技術的原理起源于焚失法,見于商代中后期,此項技術在無模線蠟法出現(xiàn)后逐漸消失。
中國脫蠟工藝的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用脫蠟工藝鑄造的青銅器是楚共王熊審盂,此外,出土于淅川下寺的楚墓中的云紋銅禁也是脫蠟工藝制作的典型器物。
從漢唐到明清,蠟塑被匠人一代代傳承下來,歷久彌新,直到今天,仍然是常用的銅鑄工藝。模型臘
采用坑形成型,模料以蠟和牛油為原料,成型材料以石灰三合土和炭泥為原料,蠟料與銅料的比值為1/10。該金屬液是通過槽道澆鑄的。對大批量的裝置來說,為提高工作效率,應先將蠟片在樣板上打上圖案,然后再拼接成樣板?!缎露σ妥V》記載,明代鑄的宣德爐用黃蠟作型坯。有的器皿、爐子需要量大,就已采用這種方法。
歷史上的許多事實表明,中國的蠟塑工藝一直延續(xù)使用,至近代,已在北京、山西、內蒙古、江蘇、廣東、云南、青海、西藏等省廣泛流傳,現(xiàn)佛山、蘇州等地仍使用上述傳統(tǒng)工藝制作藝術鑄件。
采用蠟制鑄造模具,外涂成型材料,整體鑄型。將加熱的鑄模脫蠟,形成空腔鑄范,澆注到金屬液中,冷卻后獲得鑄件。古時常用來鑄造形狀復雜的鑄件。